學術交流 Academic exchange
清華大學跨域神經科學研究,打造失智早篩新希望
2025/07/08
本校與中國醫大合作開發「腦波診斷模型」,有助於提早篩選出阿茲海默症的前期病患。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科學化、精準化的失智早期診斷工具真的太重要了!
姚在府助理教授說明這套「腦波診斷模型」是竹師教育學院研究團隊延伸王子華院長推動的教育與心智科學研究主題,針對跨族群空間能力神經科學及腦機介面進行研究,並結合電資學院、理學院與中國附醫神經科陳睿正醫師團隊合作研發。
這套模型透過非侵入性腦電儀,結合空間能力任務,能在傳統神經心理測驗仍無法辨識時,及早篩檢出阿茲海默症的潛在病患。
姚老師進一步說明,「空間迷航」是失智症的重要臨床病徵之一。團隊發展的評估工具可以了解患者的空間物件辨識與關係建構、視角轉換能力、及地圖與空間訊息整合定位,同時也從腦電生理訊號著手,紀錄大腦活動變化。
透過精細的腦電訊號分析,團隊成功捕捉額葉與運動腦區在空間導航過程的活躍參與,也發現關鍵的神經機制與潛在生物標記,為失智症的早期診斷與理解提供新視角。
在建立早期生物標記的同時,團隊也與台大醫院合作,再次以不同老人族群驗證生物標記的有效性,並攜手工研院開發地圖空間定位認知訓練App,致力於延緩神經退化進程。
這項研究計畫自112年起連續獲得國科會科技發展中程綱要計畫補助,並發表在多本期刊。「注意力促進裝置及其應用系統」更已取得專利,期盼未來拓展更多應用。

▲清華團隊針對跨族群空間能力神經科學及腦機介面進行研究,開發「腦波診斷模型」

▲左側為介於正常老化和失智症間階段患者的腦圖,右側為正常情況

▲左起為本校竹師教育學院許慧玉教授、丁志堅副教授、中研院孫以瀚特聘研究員、理學院于靖特聘研究講座教授及姚在府助理教授
2025/03/03
清華大學「新進教師」學術交流
▲清華大學新進教師 幼教系 鄒詠婷 老師 參訪中心
運科系 陳豐慈 老師
BIO Asia–Taiwan 2024 亞洲生技大會
CornerStone系統為數位化兒童發展測量,可快速與便捷的進行工作記憶、動作協調能力及 語言發展障礙之整合測量。目前市場上的系統主要為單面向的發展測量系統,無法進行多面向整合測量,在傳統的測量的工具方面,需要大量人力進行施測,且主要為歐美國家之常模。CornerStone系統的優勢在於為具備華人常模資料的系統,可提供便捷有效的數位機制,利用計算反應時間、答對率、人體骨架辨識、物件偵測等技術進行自動計分,能提供數 據化的分析報告,讓家長與老師可以察覺疑似發展遲緩的學前兒童,並促使這些兒童可以及早進入醫療系統進行檢測與接受早期療育。
▲中心主任向本校校長、營運長以及輔大副校長介紹CornerStone系統。
2024/11/12
「腦科學與教育」課堂學術交流
▲清華大學的學生們利用修課的機會,進入本中心腦波實驗室參觀,透過學姐的經驗分享與解說來認識腦波設備。
2024/10/07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學術交流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進修部學生來中心進行訪談,從中了解EEG的發展史與生活應用面上的科普知識。
2024/03/22
范中豪教授參訪中心學術交流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范中豪教授來訪中心,與主任分享他的教學及研究經驗。
2024/01/11
考核委員蒞臨中心考核評鑑
▲姚在府事務委員、楊政達教授、陳湘淳中心主任、阮啓弘教授、周育如教授、趙軒甫教授、莊鈞翔中心副主任 (由左至右)於中心共同合影。
2022/05/20
高為元校長學術交流
2022/03/09
長庚幼兒園學術交流
2018/10/05
台北國小校長學術交流